

淺談筑路設備維修的經濟分析
我們知道,設備維修工作在整個設備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怎樣保證筑路機械設備的投資發揮*大的效益?怎樣促進企 業優化設備資源配置,提高本單位的經濟效益?對維修的經濟分析就顯得非常重要,設備在什么時候需要更新而不是大修?下面, 我淺談一下對設備維修的經濟分析。
設備維修的經濟分析包括以下兩個內容:
a)設備大修經濟界限的計算。
b)*佳預防維修工作量的確定。
下面我們就以上兩個問題具體分析:
1 設備大修經濟界限的確定
我們知道,設備維修是設備有形損耗的一次**性補償。一 般來說,修理作業的勞動生產率要比從事批量生產整機的廠家的生產率低的多,并且零部件的銷售價格往往高出整機銷售價格的 幾倍乃至十幾倍,甚至個別型號較老的機械零配件經銷商奇貨可居,使價格遠遠脫離了該零件生產的實際價格。在以上因素的作 用下,為什么大修工作還能存在?
我們說一般設備在有形磨損后,我們可以把設備零部件分為 三個類型:
A:由于損壞嚴重,已失去修復價值,必須給予更換的零部 件。
B:可以修復的零部件,這類零件只要稍加修復即可投入使 用。
C:可以繼續使用的零部件。
根據大量的數據調查表明,在大修時(B+C)/(A+B+C)的平均 值大約在2/3-4/5之間,同時A類零部件往往是低值易耗件,所以按價值計算,其比值還會進一步提高。這就是為什么設備在使用 前中期大修在經濟上能夠成立的理由。但是,反復無休止的大修能否在經濟上站住腳呢?筆者認為在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今 天這種行為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這是因為:
①隨著耐用周期長的基礎件、關鍵件的逐漸老化,導致大 修費用逐漸提高。 在一定的期限后,將會出現維修成本的跳躍性增加。
②隨著設備維修費用的增加,該設備的能耗也將日益增 加,該設備的生產性能也將日益降低,甚至出現維修成本持平甚至超過該設備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的情況。
③以恢復原有設備性能為目標的大修多次循環將嚴重阻礙技術進 步,使企業的裝備水平日益失去先進性。
④伴隨而來的是一大批龐大而又落后的修理行業。
基于上述原因,對設備的大修從經濟學上分析,應該有一個極 值。這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一個話題:怎樣界定設備大修的界限?當一個企業面臨大修任務時,不外乎以下四種選擇:A)大修留用;B)同型設 備更新;C)技術先進的新型設備替換;D)結合大修進行技術改造,使原機獲得新的性能。
以上四種比較中我們判斷的標準仍然是經濟效益。只要任何一種 的經濟效益高于大修留用。那么大修在經濟上就站不住腳。
從長遠上看,設備的使用年限基本上包含一次大修和兩個大修周 期為宜。因為一臺設備允許的大修次數是有限的。所以企業在安排大修計劃時*好進行一次經濟分析論證,至少在**次大修前進行這項 工作,這樣就可避免盲目大修在經濟上得不償失。
對于大修界限的計算,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不僅大修周期發生變 化,而且每次大修的時間間隔以及設備每次大修的技術性能都在發生變化,為了準確的描述大修經濟界限,在這里先作幾項假設:
①假設新機到**次大修時間間隔比標準大修間隔長20%-30%, 第三次起每次縮短10%左右。
②假設**次大修配件費用為定額的85%,自第三次以后每次比 定額增加15%。
③假定每個大修間隔的年運行維持費在周期內是等效的不同周期內的維持費作適當增長。以**個大修周期為準,**個按80%計,自第三個起每次遞增10%-15%。
④假定每次大修費用在按規定將配件費用調整后,再乘以1.13 的系數,作為超定額范圍換件的加價因素。
以上是僅僅為了可以利用定額資料而進行的假設。如分析人 員擁有本企業的累計統計整理數據,應使用本企業的自有數據,使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
以n為分期研究期且n
式中:
P’—大修費用總額,此外為追加投資性質;
n—舊設備的下一個大修周期,即我們所選用的研究期;
n’—新設備的**個大修周期,按假設為定額中標準周期的 120%-130%。
C0,Cn—舊設備與新設備的年運行維持費,計算方法為臺班費 用、經常性維修費用、安裝拆卸及輔助設施等費用的總和乘以年額定工作臺班。這樣就求出了標準值C0,然后假設
C0=0.8Cn
k—使用價值交換系數。為舊設備與新設備的生產率之比,且 k<1;
(E0)p’(En) p—研究期內舊設備與新設備的等值費用現值。
L’—舊設備現值處理價。粉體專用蝴蝶閥